top of page

梨山美人

Updated: Jun 28, 2021



銀壺裡的水翻騰,壺嘴煙雲吐霧著。

這一次,

取一只薄胎瓷蓋碗,再次品嘗梨山著蜒。


銀壺的水細注時,水是有靈魂的。

彷彿如絲綢般稠滑的質地,卻又重如鉛,

直直落在茶碗與茶葉相接的碗壁上,

順著碗壁在蓋碗裡,呈現一個U型的水路,

像是深海的洋流,牽引著水裡的茶球們,一路翻騰旋躍。


出湯後的茶色,蜜黃澄澈。

經過20餘年,茶氣顯得沉著。

那一年因為大地震入山道路中斷,茶樹就這樣隱沒在山林裡。

依著晨昏四季,靜靜吐納與茁壯,咀嚼而後孕生於內的強韌。



著蜒茶菁的孕生,是因為921大地震後,入茶園的道路封閉,在沒有人為的干預下,生態在這期間自行循環而生。

20年後著蜒轉化的蜜味與果酸,在一股厚實的茶湯中,輕揚飄出。

很香,但不艷麗,是篤定又內斂的霸氣。

就像歷經歷練,沉著穩定,卻又馥郁藏不住的台灣美人。



遇過各種著蜒美人,有的是經炭焙去蕪存菁,保留野放又著蜒的甘與蜜,又帶有炭焙的特殊烤米香;有的只經萎凋與低溫乾燥,白茶樣貌問世,甘甜清雅,與高揚的蜜香很是相襯。這款梨山著蜒,喝得出自然的轉化,沒有覆焙乾燥餘火,也沒有艷麗的梅子酸香。高海拔的湯細緻優雅,同時帶有歲月的幽靜沉著,內斂卻不枯燥。


都說蜜香的成因,是由於小綠葉蟬刺吸嫩芽吸取養分,茶樹為了自救而內部產生化學反應,散發某種氣味,吸引其天敵來自救。令人意外的是,植物防禦的意志力,卻是這般甜美細緻。泡開的葉底,攤開可見自然野放的環境下,茶葉斑爛被啃食的外觀,葉面上紅紅一點一點,不只小綠葉蟬足跡。如此豐富與自然的生態,經過師傅的手藝,與藏家的存放,而今,在當代的器皿裡,銀壺高沖細注的水流中,彷彿解開時空凝結的鎖鑰,一層一層釋放嶄露在一杯杯的茶湯裡。


當下,再次相遇梨山美人,風雅難忘。

一直找尋著,以植物的香氣,適當的誘發人的感知,喚醒嗅覺,進入茶席的體驗,即將問世!


這一支影片,主要的內容是紀錄沖泡梨山美人美好的片刻,但也同時整理其他平時習茶的紀錄。美好的光影與徜徉在湖泊中的黃茶綠葉,希冀透過影像,傳遞事茶的美好給予無法相見的你!

 
 
 

Comments


Post: Blog2_Post

Subscribe Form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©2019 by TEAroma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